頭部
ico
ico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全部完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東莞 > 新聞發布
“共建成長之城 提升人才效能”政策新聞發布會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2-05-20 17:24:34  來源: 本網
【字體:

5e8a40a0bc1cf9d8cf1628cfa557f97.jpg

時間: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9:30-10:10

地點:市會議大廈一樓新聞發布廳

發布人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智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湯麗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婷

主持人: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何碧怡


  5月20日上午,市人社局聯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我市近期出臺的系列人才新政,解讀《東莞市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暫行辦法》《東莞市本科生引進培養暫行辦法》,以及“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進一步強化人才工作支撐,提升人才政策效能,打造人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共同成長的人才生態,推動東莞在萬億元GDP、千萬人口城市新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一、政策出臺的考慮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上級對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去年9月以來,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相繼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戰略布局。省委李希書記明確提出,東莞作為經濟體量萬億級別的城市,要在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努力攀登。市委肖亞非書記強調,要以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為牽引,吹響“是人才、進莞來”的引才號角,以超常規力度,深入實施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今天發布的11項人才政策,正是以上人才工程的配套政策,是貫徹落實上級對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抓手。

  二是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提升人才人力效能。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和第十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提出打造成長之城,下更大功夫把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提出打響人才強市總體戰,打造大灣區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設,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全面提升企業人才人力效能,為我們下來的人才人力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東莞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僅占13.2%,企業也普遍反映中高層次人才緊缺;2021年人均GDP(10.3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9.55萬元/人,亟需得到較快較大提升。立足“雙萬”新起點,東莞必須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加快推動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必須通過更優的政策和服務,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構建良好人力關系、提升和釋放人力效率,綜合提升人才人力效能。

  三是優化升級上一輪人才政策,推動共建成長之城。2018年8月,我市實施百萬勞動力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同年11月,出臺新時代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政策。“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實施以來,累計推動164萬人次提升技能學歷素質,全市技能勞動者增至125萬人,占就業人員比例提升11.5個百分點,“技能人才之都”成為在全省全國均有較大影響力的職業技能提升城市品牌。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實施以來,新引進本科以上學歷、初級以上職稱等人才11130名,培養取得碩士以上學位、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才4991名,59家單位成功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好的人才支撐。目前,這些政策已經有效期滿。經市政府同意,新一輪的政策體系,增強了資金扶持力度,提高了補貼覆蓋面,并通過財政資金撬動,進一步提高人才、企業、基層投入人才人力工作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產業集聚人才、人才驅動產業,我們正進一步努力促進人的能力和價值成長,推動企業效率和效益成長,實現人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二、政策主要內容

  (一)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政策

  政策目標方面,落實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引進培養6萬名碩士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高級技師等創新人才的計劃。

  拓展覆蓋面方面,申領該項補貼不再要求人事檔案在莞。將高級技師納入新引進人才和能力提升補貼范圍,將中級職稱納入能力提升補貼范圍。增設碩士、博士實習見習補貼??s短新引進人才綜合補貼的最長發放期限,將副高和正高從5年縮短為3年、碩士和中級職稱從3年縮短為2年。

  資助提標方面,對2022年1月1日后新引進的碩士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或高級技師,給予最高2萬元至30萬元人才引進綜合補貼、2萬元至5萬元能力提升培養資助、最高9000元的見習補貼。簡單來說,一名碩士、中級職稱或高級技師人才,可獲得最高6.6萬元補貼資助;一名博士或副高級職稱人才,可獲得最高20.9萬元補貼資助;一名正高級職稱人才,可獲得30萬元補貼資助。以上人才在莞工作期間提升成長,還可以獲得最高5萬元的資助。

  平臺載體方面,符合條件的單位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給予一次性50萬元建站資助。將工作站基本運作經費從每年5萬元提高至10萬元,將引才績效獎勵從每人5000元提高至2萬或3萬元。

  人才服務社會化方面,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科技服務機構、行業協(學)會等單位有序參與和承接人才服務,更好發揮市場化力量。

  (二)本科生引進培養政策

  為加大對基礎人才的扶持力度,我市專門出臺本科生引育政策。

  政策目標方面,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引進培養50萬名本科、初級職稱、技師等人才。

  資助標準方面,每名本科、初級職稱或技師人才可獲得最高1.6萬元補貼資助,包括1萬元人才引進綜合補貼、3000元能力提升培養資助和最高3000元見習補貼。

  服務保障方面,實施“才聚莞邑”計劃,包括打造“名企名校行”等招才引智品牌,依托創新人才地圖精準引才,舉辦校企合作洽談會和各類見習、實習、實訓活動;優化人才配套服務,提供就業推介、創業培訓、住房保障等服務;加強港澳青年人才服務,定期舉辦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活動。

  (三)“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

  “技能人才之都”2.0版政策,是我市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三項工程部署安排、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抓手。包括1份總政策和技能領軍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制”等方面8份子政策。

  政策目標方面,力爭到2025年,全市引進或培養世界技能競賽冠軍1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40%,選樹100名技能領軍人才,建設20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市新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500家,向社會提供1000門培訓課程,推動100萬人實現學歷技能素質提升,努力將東莞建設成為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地、成長之城。

  技工教育方面,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創新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機制,鼓勵公辦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遴選扶持一批符合市戰略性支柱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的示范性專業。推進校企聯合共建實訓基地,重點建設50個市級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并給予每個基地50萬元經費支持。支持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對考取國際證書的學生,給予每人5000元補貼。支持市技師學院提質擴容,更好發揮標桿示范作用。

  技能培訓方面,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工程,促進人與城市共同成長。一是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構建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的多層次供給體系。二是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立足鎮街(園區)產業發展需要,開展項目制培訓。三是依托各類平臺,向社會提供1000門免費培訓課程。

  在職業競賽方面,加大參賽、辦賽支持激勵,營造更濃厚競賽氛圍。一是構建東莞特色技能競賽體系。擦亮三項工程技能競賽品牌,更大規模帶動行業辦賽、企業崗位練兵。加大市賽獎勵力度。承辦市一類、二類競賽的單位,每項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補助。授予市賽優勝選手“東莞市技術能手”稱號,按規定享受人才入戶、申購“三限房”等待遇。三加大省賽國賽世賽激勵。承辦省一類、二類競賽的單位,每項分別給予40萬元、20萬元補助。世賽集訓基地給予最高50萬元補貼。獲得省級以上“技術能手”的競賽選手,可按規定在我市事業單位中入編。

  技能資源方面,優化整合技能平臺資源,促進技能人才和資源在東莞加速集聚。一是打造“鎮街技谷”,鼓勵各鎮街(園區)加大投入,打造各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平臺和品牌。二是促進公共技能實訓擴容提質,計劃新增7個分基地。三是強化技能大師工作室(技師工作站)引領作用,計劃新增200 家,補貼金額最高50萬元。

  技能效能方面,深化技能人才使用評價和企業技能效能改革,塑造開放發展技能生態系統。深化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改革,探索需求側為主轉向供給側并重的政策補貼模式,首次出臺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獎補辦法,每家企業最高可獲得20萬元獎補。通過備案成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還可獲得50萬元獎勵。提升企業技能效能,實施“五推進四貫通三變革”,推動企業構建技能生態系統,提升技能效能。三開發認定一批具有東莞特色的培訓標準,每個標準最高給予20萬元開發經費。

  引導激勵方面,加大技能人才激勵力度,引領帶動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一是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在市級相關評選表彰中,技能人才占人才比例不低于20%。二是提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引導企業建立以體現技能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三是提升技能人才社會地位,認定評定100名技能領軍人才,提供15-30萬元生活補貼、100-600萬元購房補貼、每月2000-5000元租房補貼、最高100萬元引才獎勵,扶持力度全國領先。四是提供品質公共服務,為高技能人才發放東莞市優才卡,享受入戶、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配套服務。

  各位媒體朋友,“是人才,進莞來”,東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市人社局將全力推進“人社惠民 政策達人”建設服務行動,讓人才政策更加好懂、易享!今天是520,莞愛人才、就在當下,彩云追月、才聚莞邑。今天下午東莞云聘和第十三屆校企合作洽談會將正式啟動,感謝并期待新聞媒體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人才工作,促進政策送達、效達。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東莞在“雙萬”新起點上,續寫產業與人才相互驅動、人與城市共同成長的新傳奇、新輝煌!


【記者問答現場記錄】

  1、南方日報記者問: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東莞邁上“雙萬”新起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戰略背景下,地處廣深之間的獨特區位,使我市面臨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那么,新出臺的《創新人才政策》和《本科生政策》是如何進一步增強東莞對人才的吸引力呢?

  市人社局副局長湯麗華答: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為了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努力把東莞打造成為大灣區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促進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我們市積極搭建覆蓋各類人才的扶持政策體系,以廣闊胸懷擁抱天下英才。上個月底新出臺的《創新人才政策》和《本科生政策》,就是我市在“雙萬”新起點上,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升級打造的兩項含金量高、創新性強、亮點紛呈的人才政策。兩個政策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聚焦著力,進一步提升我市的人才吸引力。

  第一,深化認識,提高站位,擴大引才育才的格局。我們面向全市各行各業、各類企業,最大限度地實現學歷、職稱、技能等各類人才的全覆蓋,在人才引進、培養等多個方面提供扶持,積極吹響“是人才、進莞來”的引才號角。

  第二,立足灣區,面向全球,主動打破引才的壁壘。順應全球人才要素加快流動的趨勢,我們主動為人才“松綁”,全面取消人事檔案必須在莞這一政策待遇申領的前提條件,破除境外人才來莞發展的“隱性壁壘”,加快打造大灣區人才集聚新高地。

  第三,引育并重,多措并舉,拓展人才發展的空間。我們堅持引才和育才齊頭并進,提出新引進人才綜合補貼和能力提升培養資助,同時增設見習補貼和各項人才服務措施,在人才見習、引進、培養、服務等全鏈條全過程同頻發力,推動海內外人才來莞發展、在莞成長。

  第四,突顯決心,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新引進人才綜合補貼最高可達30萬元,能力提升培養資助最高可達5萬元,見習補貼最高可達9000元。結合我市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關于未來三年,引進培育6萬名創新人才和50萬名本科生等基礎人才的目標任務,我們預計,這兩項政策將投入財政資金超過25億元。

  第五,加強引導,提高支持,強化引才平臺的建設。鼓勵我市符合條件的單位申報設立省博士工作站,對成功設站的單位給予50萬元的建站資助;提高國內人才工作站的引才獎勵,按每人最高3萬元的標準提供績效獎勵,進一步提升引才效能,激活激發各方力量,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根據本月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東莞的人才吸引力已經躍升為全國第16名,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重磅的人才政策出臺實施后,東莞的吸引力還將會有更大的提升。

  

  2、羊城晚報記者問:東莞市歷來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從2018年出臺1.0版本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到今年優化升級出臺2.0版本技能人才之都政策,請問2.0版較1.0版政策具有哪些創新和優勢?

  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婷答: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根據亞非書記“將東莞打造成為全國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地和成長之地”的批示精神、市有關要求以及社會需求,經過前期充分調研,我們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一體推進“三項工程”人才培養。 新一輪政策創新和優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產教融合發展格局更“新”。創新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機制,完善社會化培訓激勵機制;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支持職業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推進校企聯合共建50個高水平合作基地,給予基地50萬元經費支持。

  二是技能培訓平臺資源更“多”。結合各鎮街(園區)產業群推動打造“鎮街技谷”;新增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200家,每家給予最高50萬元補貼;發揮“莞易學”“技能莞家”線上培訓平臺作用;以“項目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最大程度發揮鎮街、企業、市場的自主性。

  三是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更“全”。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對標國家級、省級競賽,完善以市級競賽為主體、鎮街、行業協會競賽為基礎的具有東莞產業特色的競賽體系。加大獲獎選手獎勵力度,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給予50萬元獎勵。

  四是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更“優”。強化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設,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暢通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通道;大力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對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企業給予最高35萬元補貼。

  五是技能人才激勵力度更“大”。提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引導企業建立以體現技能價值為導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體系;認定評定100名技能領軍人才并提供最高30萬元生活補貼、最高600萬元購房補貼等優惠待遇;建立成長晉升長效機制,推進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貫通。

  六是技能城市氛圍營造更“濃”。建設全市技能宣傳陣地,探索建設技能公園體系,設立東莞技能節,營造技能讓生活更美好、使生產更健全的社會氛圍。廣泛宣傳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營造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

 

  3、東莞日報記者問:目前,《創新人才政策》和《本科生政策》廣受關注。相信廣大人才都非常關心,相關政策待遇什么時候可以開始申領?貴局在政策落地實施方面,有什么計劃嗎?

  市人社局副局長湯麗華答:感謝您的提問。剛才陳局已經詳細介紹了,這兩項政策的受惠人才群體將會非常廣泛,對我們的工作是極大的考驗。下階段,為了給廣大人才提供更優質高效的申辦服務,人社部門將圍繞宣傳推介、信息支撐和機制保障等三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我們會在全市鋪開“政策達人”的活動。市局將組織開展多場政策宣講會,并會同市政數局設立人才服務專線,為人才提供政策解讀服務,力求把政策傳達到位、落實到位。而各鎮街人社分局也會在重點企業、機構、園區、行業協會等人才相對聚集區域,試點設立人才專管員(人才服務首席代表),為各類企業、人才提供政策宣傳、協助申報等服務。

  其次,我們將大力推進“智慧人才”建設工作。爭取在今年第三季度啟動兩個政策的申報受理。同時,借助數字賦能,加快完善“東莞智慧人才服務平臺”,推動實現政策待遇申請審核等業務“一口受理、內部流轉、集成服務、限時辦結”的“一門式”服務,提高人才服務“數智化”水平。

  最后,在具體流程落實上要實現政策待遇的“提速兌現”。打破以往“一年一度”的申領模式,探索建立 “常年受理、及時審核、定期發放、有效兌現”的工作機制,努力跑出待遇兌現“加速度”,提升人才獲得感、滿意感、幸福感,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應,把好政策真正落實到位。


  4、東莞廣播電視臺記者問:請問新出臺2.0版本“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在幫助技能勞動者實現與城市共同成長、推動企業提升技能效能方面,都有哪些實惠措施?

  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婷答: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2.0版本“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在幫助技能勞動者實現與城市共同成長、推動企業提升技能效能方面,計劃實施以下舉措:

  一是提供多樣性培訓渠道供勞動者選擇。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供包括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等渠道。政府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政府提供線上培訓主要是依托“莞易學”“技能莞家”平臺,繼續向廣大市民提供1000門課程的免費學習內容。政府提供線下培訓包括依托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職業院校等單位,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創新培訓為主要內容培訓。同時,我們鼓勵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舉辦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培訓。

  二是通過培訓考證提升勞動者技能,促進個人與企業共同成長。勞動者通過培訓提升了技能,可以通過參加企業或第三方社會評價組織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獲得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或晉升等級,從而促進個人和企業共同成長。

  三是多維度提高技能勞動者的社會認同感。建立多層次、多主體、多形式的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強化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不斷提升技能勞動者獲得感和社會認同感。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優先支持技能人才參與各類榮譽評選活動;實施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勞動者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有關證書的,按照相應級別給予培訓補貼;開展優秀技能人才宣傳,提高社會地位。

  四是聚焦企業技能效能,推動企業技能人才有效供給方面,通過“項目制”技能培訓、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技能人才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多樣式培訓。通過出臺職業技能競賽辦法,鼓勵企業組織開展員工技能比武。鼓勵企業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發揮主體作用,通過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獎補辦法激發企業開展技能等級認定的積極性,促進企業開展技術更新,實現人與城市的共同成長。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